美航母遇到对手!弹射速不到100公里中国福建舰成绩让人意外
航母甲板的操作直接决定了舰载机的战斗力。近日,官媒发布了福建舰电磁弹射的9分钟视频,展示了其气宇轩昂的表现。与美国航母相比,从不同场景、流程和中美的差异作对比分析,我们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专业逻辑。
视频中的福建舰航行在晴朗的海面上,海水呈现出碧绿色的色调。从岛屿的影子能判断拍摄时间大约是早上10:14,而舰员穿着厚重衣物,显示出拍摄发生在冬季。此时,航母基本上没有舰艏浪,航速低于5节,属于低速巡航状态,右舷则有白色浪花,表明航母刚刚起锚。与去年5月海试时的高速状态相比,这种低速状态更加特别。
从甲板布局来看,前甲板上有弹射器,后方停放着歼-35和空警600,歼-15T则停在后甲板。整个甲板上的机型布局没有密集调度,显示出这次训练并未进入高强度阶段。第二个画面中,歼-15T停靠在1号弹射器前,座舱盖已打开,机务人员正在检查,歼-35停靠在2号弹射器后,空警600处于待命状态。三架飞机均用系留索固定,但还没有与弹射器连接,显示出它们正处于“弹射前准备”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机型的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歼-15T和空警600的机翼已折叠,而歼-35的机翼则展开。这反映了舰载机调度的专业性:福建舰的甲板与升降机适配了歼-35,无需折叠机翼,而其他两种机型折叠机翼能节约40%的甲板空间,体现了“最大化空间利用”的原则。
此外,三种机型的密集停放意味着福建舰已完成了首次弹射起降,进入了“多机型联合训练”的阶段。舰载机首次测试通常会清空半个甲板,像2017年7月28日福特号的首测中,仅有一架FA-18X,且间隔时间长达1小时27分钟。而福建舰则是多个机型同时在场,标志着其操作已确定进入了更高阶段。
接下来的画面,歼-15T和歼-35驶离甲板,仅留下空警600和牵引车。空警600停在2号弹射器后,螺旋桨非常快速地旋转,机轮没有系留索,机翼自动展开,进入了“弹射倒计时”阶段,这大概率是首次甲板弹射测试。
有趣的是,甲板右侧的“贝尔纳斧杆”正对航海舰桥,为操舰人员提供了一个“空间参照基准”,以避免低能见度情况下与护航舰发生碰撞,这种设计源自二战,并一直沿用至今,福建舰也借鉴了这一设计。
1号弹射器末端的两条白色对齐标线,是舰载机对接滑块的“定位基准”。这些凸起的钢条高约5厘米,偏差超过10厘米可能会引发故障,因此它们成为了“弹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依靠自身动力从后甲板滑行至前甲板,7106号空警600在前面引导。这表明,福建舰在调度过程中采用“动力优先”的原则,缩短了飞机滑行时间,减少了风险和工作强度。只有在故障或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牵引车,这与美国航母的做法相似。
空警600与E2C的设计也不一样。空警600的螺旋桨顺时针旋转,需要右侧方向舵来抵消扭矩,而E2C则是逆时针旋转,左侧方向舵用于抵消扭矩。两者的垂尾设计也有差异,空警600的垂尾更加简洁,以提高效率。由于雷达罩的限制,两款机型的机翼都能够折叠90度,这项技术来源于二战时格鲁曼的发明,折叠后空警600的机翼将缩短50%,节省空间。
福建舰还借鉴了国际先进的应急设计。例如,集成桅杆的“宝莲灯座”涂黑,目的是减轻蒸汽轮机排烟对雷达的干扰,这种设计已被多国海军采用,凸显了其“实战优先”的理念。
航母甲板上的操作人员也展现了高度的协调性和训练水平。7103号空警600滑向2号弹射器时,两名白马甲的人员蹲在甲板上,一名用右手下摆示意减速,显示出与美航母引导员站姿不同,福建舰的蹲姿更适应甲板风速,防止相关人员被强风吹倒。
当机型准备起飞时,两名黄马甲的起飞引导员站在机头前,指引飞行员做相关操作。经过六个月的专业培训,他们能有效应对高强度的训练,确保操作的安全。
在弹射控制室内,指挥官在确认准备情况后,将信息报告给航空舰桥,只有在确认安全后,舰桥才会下达起飞命令。福建舰的指挥官是一位女上尉,这打破了航母指挥通常由男性担任的传统,突显了性别平等的进步。
通过这次操作,福建舰不仅展现了其高效的弹射系统,也为未来的舰载机起降与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中国新闻网报道金正大集团
- 下一篇:唯瑜资讯
- 美国缉毒局特工奇奇:被毒枭绑架生命最后30个小时遭遇了什么
- 一文知晓空调水体系分类、规划与装置全流程
- 广东正德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请求洁净室空气调理设备及其调理专利能自适应回风量进步空气流通稳定性
- 盐城市瑞驰科技请求一种工业出产用铸造余热收回归纳再使用设备专利可以高效收回铸造过程中发生的余热

